Skip to main content
新闻资讯

突破传统工艺:T-7110两官能聚酯树脂为金属镀层UV涂料提供长效附着力解决方案

时间:2025-04-08   访问量:0

UV涂料领域,金属镀层基材的表面处理一直是技术难点之一。传统涂料常因附着力不足、耐腐蚀性能差等问题,导致镀层表面易出现脱落或氧化。T-7110两官能聚酯丙烯酸酯树脂的推出,为金属镀层UV涂料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与性能优势,使其在金属、玻璃等无机基材应用中展现出显著竞争力。

核心性能:兼顾柔韧与耐候的平衡设计

作为一款专为无机基材设计的UV树脂,T-7110通过4500的分子量(GPC测定)和15°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实现了固化膜层刚性与柔韧性的科学平衡。30%的断裂伸长率使其能够适应金属镀层在温差变化时的微形变,避免因基材应力导致的涂层开裂。在金属镀层UV涂料体系中,这种动态适应性可显著提升涂层与镀层的界面结合强度。

该树脂的8000 mPa.s粘度(25°C)与100%有效含量特性,使其既能适应高固含涂料的配方需求,又可通过酯类、酮类或芳烃溶剂灵活调整施工性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高达180 mgKOH/g的酸值上限,为金属镀层表面提供了优异的润湿性能,这对提升UV涂料在复杂镀层结构上的附着力至关重要。

应用优势:攻克金属镀层防护痛点

在金属镀层UV涂料应用中,T-7110树脂展现出三大核心优势:首先,其特殊官能团设计能有效键合金属表面氧化物,即使在不进行复杂前处理的工况下,仍可保持稳定的附着强度;其次,固化膜层兼具耐酸腐蚀与碱液溶解的双向防护能力,既能抵御酸性环境对镀层的侵蚀,又满足后续碱液脱膜的工艺需求;第三,适中的反应速度(25-30 m/min)确保在连续化生产中实现涂层均匀固化,避免高速固化导致的缺陷问题。

实验数据显示,添加20%-30% T-7110树脂的UV涂料体系,在镀锌钢板、真空镀膜等基材上的百格测试附着力可达0级,经240小时盐雾试验后仍保持完整涂层结构。这种性能使其特别适用于汽车金属饰件、电子设备外壳等需要长期防护的高端应用场景。

配方兼容性:打造定制化解决方案

T-7110树脂的广泛兼容性为配方设计师提供了充足创新空间。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协同使用可增强涂层耐磨性;配合磷酸酯类附着力促进剂时,能进一步提升对特殊金属镀层的结合力;当需要调整流平性时,可与低粘度环氧丙烯酸酯形成互补。这种灵活的配伍特性,使其能适应从高光到哑光、从硬质到弹性等不同涂层效果的设计需求。

在溶剂体系方面,其与DBE、PMA等慢干溶剂的良好相容性,可延长金属件复杂结构的流平时间;而与IPA/乙二醇单丁醚的混合溶剂配伍,则能满足喷涂工艺的挥发梯度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该树脂不溶于单一醇类溶剂,但通过设计含20%-40%醇类的混合溶剂体系,既可控制成本,又能满足环保法规对VOC的限制要求。

技术延展:特殊场景的应用突破

除传统金属镀层防护外,T-7110树脂在创新应用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在5G通信设备的LDS天线镀层保护中,其介电常数(Dk<3.2@1GHz)与耐激光灼烧性能满足精密电路防护需求;用于真空镀膜底涂时,1.12的比重参数可有效控制膜厚,配合UV-LED固化设备实现≤5μm的超薄致密涂层;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防护领域,其通过UL94 V-0阻燃认证的特性,为金属结构件提供了兼具绝缘与防火的安全保障。

随着表面处理技术向纳米级精细化发展,T-7110树脂的分子结构设计预留了充分的改性空间。通过引入硅氧烷支链或氟化改性,可进一步提升其在极端环境下的耐久性;而调控双键密度则能平衡固化速度与膜层性能的关系。这种可拓展性使其成为金属镀层UV涂料升级的基础平台材料。

在环保法规趋严与制造精度提升的双重驱动下,T-7110两官能聚酯树脂通过精准的性能定位,正在重新定义金属镀层UV涂料的技术标准。从消费电子到工业装备,从传统电镀到PVD镀膜,这款创新树脂为表面处理行业提供了兼具可靠性与经济性的解决方案,推动UV涂料技术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持续进化。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7:30
 联系方式
客服热线:138 2331 1709
邮箱:uvsino@163.com